针对网上流传的“新冠病毒疫苗只有6个月的保护期”这一说法,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根据初步观察,对已完成免疫接种一年以内的普通人群,暂时没有必要进行加强针接种。但是,对完成免疫超过6个月至12个月,并且免疫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以及因工作需要去高风险地区工作的人员、在国内从事高暴露风险职业等人群,是否有必要开展加强针,以及什么时间开展加强针的接种,有关部门正在进行研究,现阶段暂未推荐加强免疫。
“目前来看,所有的疫苗在接种之后,都会随着时间延长,抗体水平出现下降,但是免疫记忆仍然存在,所以一旦感染了病毒,疫苗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即一周左右刺激起很强的免疫记忆反应,抗体会大幅度上升。”省疾控中心专家表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显示,需要对全人群都进行加强接种。
湖南省疾控中心专家介绍,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统一调配下,湖南省新冠病毒疫苗供应数量基本稳定,全省正在分步、分批实施接种,满足全省人民群众的接种意愿和需求。我省将继续根据疫苗采购供应的数量,精准科学快速调拨,及时将新冠病毒疫苗配送至全省各县市区的接种单位,全力保障疫苗接种工作的需要。
疫苗接种后,在诱导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对特定疾病的保护力的同时,由于疫苗本身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受种者个体之间的差异,有少数受种者在接种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
2021年5月28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我国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情况:2020年12月15日至2021年4月30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65亿剂次,报告预防接种不良反应31434例,报告发生率为1.19/万剂次。
我国新冠病毒疫苗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发生率均低于2019年我国其他各类疫苗的平均报告水平。
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后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绝大多数为一般反应,局部反应主要有接种部位红肿、硬结、疼痛等,全身反应主要有发热、乏力、头晕、头痛等。
疫苗不良反应是指因疫苗本身特性引起的、与受种者个体差异有关的、且与预防接种目的无关或者意外的反应,包括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主要指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一过性反应,例如发热、局部红肿、硬结等症状。这些症状一般轻微,在数天内就会消失,不需要特殊处理。
异常反应主要指造成受种者的组织器官或功能损害的不良反应,罕见发生,如急性严重过敏反应等。
如果怀疑为接种疫苗后异常反应,需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治,并向接种门诊、医疗机构或疾控机构咨询、报告。对需要调查、诊断或鉴定的,受种者应当按照要求提供既往病史、就诊病历等相关资料,配合后续相关工作。
疫苗所带来的健康益处远远大于风险,没有疫苗,会发生更多的疾病和死亡。因为疫苗,我们做到了:消灭天花;实现无脊髓灰质炎目标;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等常见传染病降到历史最低水平。疫苗为人类健康构筑起一道道“防护墙”,避免在多种疾病中“裸奔”。
我国有相对完善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和调查处置程序,为保障广大群众接种安全,每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均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急救人员驻点,对接种现场发生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进行救治,全力保障接种安全。
长沙疾控专家建议: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是预防控制新冠肺炎最经济、最有效的手段,为及早建立全民免疫屏障,符合接种条件的市民,及早就近、就地主动接种疫苗,并注意这些方面。
以上就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接种新冠疫苗6个月后怎么办 还需要重新接种吗”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用户请持续关注教程之家官网,会有更多更好的资讯教程等着大家。